金牌搖籃再檢視 基層競技運動體質論壇

一、前言

東京奧運結束後,運動發展成為了矚目焦點,國人對於競技運動提升了關注,對於競技運動員的教育體系發展卻有許多的不了解,國內目前的優秀競技運動選手可以分為四級,包括國家代表隊、國家儲訓隊、具潛力選手及基層運動員,圖一列出各級運動員人數,而人數最多的基層運動員是本次論壇的焦點,而基層運動員,而現今的學校體育班是這些培育基層運動員的機制。

圖一、各級優秀運動員數量分布情況。
圖一、各級優秀運動員數量分布情況。

這一個階段的運動員大都目前國內的體育班,而體育班一詞最早是在1968年指定少數學校成立體育實驗班,當時是歸納在特殊教育法,直到1997年頒訂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實施辦法,並脫離了特殊教育法且獨立自成一行政法規,到了2011年又將體育班法源納入了國民體育法,到109學年度為止,教育部的統計有體育班的學校為735校及2029個班級,圖二說明了三級學校體育班的校級及班級數。

圖二、三級學校體育班數量。
圖二、三級學校體育班數量。

二、主題與討論 : 體育班制度對學生運動員學習成長與職涯發展的影響

主辦的國立清華大學運動事業與政策中心邀請基層運動發展的關鍵人物,包括參與運動員訓練的資深教練、負責體育班運作的行政主管及優秀運動員等,期望從不同面向討論體育班制度對學生運動員學習成長與職涯發展的影響,以下則是各位參與引言貴賓的發言摘要;

(一)馮勝賢 (桃園市體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1.運動員想要怎麼樣被記住?

出身自職棒的馮勝賢秘書長,提出「當你被看見的時候,你該如何被記住?」也許球員在比賽時可以被記住,但退下來時又該如何被看見?成為教練培育選手該如何被記住?如何成為學生的貴人?馮秘書長引述:「真正的死亡,是世上再沒有人記得你。」不斷地往前看,才是真正的價值。以自身為例,曾任兄弟象隊史首位新人王,也在中華隊裡從球場上的選手到成為組訓召集人,自從1999年那次比賽的失手,二十年來一路努力回來,將此些經驗換成抗壓性的培育,回憶起來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在逆境中成長。

強調若停在那邊,人生就定型了,學會往前,才能開拓新的人生。體育班便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選手不該被定型在此,而是去進行多元的進修,不只是在體育競技上努力,在課業上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2.運動員的職涯

鼓勵選手們可以設定短期、中期、長期的目標,讓體育班的生活中更能夠成長與使他人記住自己。分享接近目標的人是怎麼訂定目標,舉例楊勇緯的目標九宮格,馮秘書長自身也以相似的方式去做目標設定。「越早開始想,越自由。」在球員端會思考:「未來沒球打怎麼辦?」在社會階段則會認為:「其實每一天都是挑戰!」

體育班應該是多元的,不該只是術科的努力,而應該也多銜接社會上的能力培育,然而體制下的體育班,教練老師多是以術科的精進為主,其餘能力培育容易忽視,這一塊不只是教練與體育制度的影響,其實也包括了有家長期望的因素。

美國選手為例,真正參與比賽的選手,有許多人都不是本科系出身,其選手的組成來源相當多元,馮秘書長再次強調選手與社會上的連結最為重要。

數據顯示中職球員的平均年資4.8年、投手及野手的平均年資4.3及5.1年、選手加入中職平均年資24.3年,等於選手的歲月多在30歲左右結束,故其後續的生涯規劃,是極其現實,選手需要注重被看見的特殊性及往後生涯上的多元發展。

圖三、前職棒秘書長馮勝賢提醒球員運動生涯短暫。
圖三、前職棒秘書長馮勝賢提醒球員運動生涯短暫。

職棒生涯看似穩定的運動生活,但實則相當不穩定,只有十分之一的球員能打到36歲以上退休。倘若退役後,你累積了多少能力?尤其是打球技能不等於場外能力,故場外的溝通能力與業務能力,更是選手生涯中,也該一併去學習精進的。

最後想勉勵選手們「一句機緣,終生公益」,鼓勵球員不只在球場上的發揮,更與社會連結並貢獻,使體育人的舞台不止步於競技場上,更是在社會中發光發熱。

(二)潘瑞根教師 (成淵高中)

1.體育班制度

潘老師於今年八月已退休,對於最後一屆的體育班,因疫情影響更是印象深刻,身為導師的潘老師,更是在其教職生涯上不斷反思學生的多元發展,對體育班制度的發展,影響學生的職涯發展,更是相當重視。

提及高級中等學校以下有關體育班的輔導管理計畫,是匯集了許多專業人士的規劃,並在後續針對其實際執行上,各校體育班上的實施是否為順利可行,或有需改善、建議的地方,有一定的流程辦法。

但其制度的好壞,以相對來看各校實施上確實有所差異,但仍不能以單一的事件或短期的實施,就去評價、斷定其制度真正的好與壞,而應該是給予這段時間所培育的學生,是否實質上有精進改變,為最主要的重點。

2.品格教育、多元學習

然而一輩子最重要的還是生活常規、品格教育,是教育體育班學生時的核心概念。潘教師認為體育班制度的影響,是先有前述概念的培養,才再來探究的內容。

強調身教、心教、境教極其重要,與學生的相處,一向是以教學相長,並訂定生活常規為首,是其教育上能有最穩定的基礎。

潘老師的教育格言從:學海無涯至自律管理,最後是品格是21世紀最大的競爭力,品格是最好的品牌,要有好品格才能有一生的競爭力。

舉例其教學生涯中,會要求一份成年禮作為學生高中三年來最重要的成果,方式是讓他們做一個專題報告,探究內容為體育科別以外的內容,不論是藝文、科學皆可以,並在高一時就培養他們上台發表的自信心,最後再請他們穿著正裝,上台報告其三年所整理的內容,並相互給予建議、評分,使體育班學生擁有實作、發表等多元的能力。

圖四、獲得教育部體育署頒發特別獎的潘瑞根老師,分享帶領體育班的心法。
圖四、獲得教育部體育署頒發特別獎的潘瑞根老師,分享帶領體育班的心法。

潘老師認為成績是一時的,品格才是一輩子的,品格是最好的品牌,成績不會讓人惦記多久,然而品格卻是影響終身的,最後更勉勵後輩新生們,不要以獲得多少獎項而自傲,應是反思經歷了多少事情、付出了多少努力,而能影響多少後進,才是自我最大的價值。 

(三)周明杰老師 (百齡高中)

1.體育學業並重

反對成立體育班,因為體育班學生常因只顧體育術科訓練而荒廢了學業,「體育選手風光的就是前10年,後30年是學術兼備的人風光」,體育班學生如只顧該訓練發展,投入大量時間練習而沒有把學科學好,當然起初運動成績會非常亮眼,但當沒有繼續在體育界發展時便面臨到未來生涯規劃及就業的問題。鼓勵學生除了運動外,須有學業的輔助,未來的成就才會愈高。

2.教學經驗

周老師本身教出的選手皆在普通班上課,能受普通班學風感染而讀書,平時上課時間皆在學習課綱所規劃的課程,利用晨間或下課後課餘時間再加強運動術科訓練,帶出來的選手不但在運動比賽成績亮眼,學科的學習發展也相當均衡。學生除了體育外,學業須一起學習成長,畢業後不僅是運動成績或社會就業才能和大眾取得競爭的優勢。

(四)張家豪主任 (治平高中學務主任)

1. 治平高中體育班現況:

治平高中目前體育班有6班,培育體育項目有12種,體育專材學生有335人(全國第一),升學率也是全國第一,學校對運動發展投入很大的資源,期許能夠培養國家級的運動選手及推展運動風氣。

學校體育班的課程安排除晨間的一個小時訓練外,上課時間和普通班一樣,下課後會再加強運動訓練,所以體育班的學生也都是學業與體育兼顧。

2. 目前國家運動發展的幾個問題;

外在的部份:

(1). 運動風氣的改變(羽球為新國球)。

(2). 政府的支持(經費與補助)。

(3). 家長的認知(是否影響學業)。

內在的部份:

(1). 教練的熱誠(生計顧慮)。

(2). 運動項目的選手環境

(有些運動項目選手的家境不寬裕,如舉重、田徑等)。

(3). 未來前途規劃(升學、就業)。

以上皆是目前影響運動人才發展的一些問題

(五)、阮翰逸老師 (西門國小)

1.培養運動人口 先做學生再做選手

國小棒球隊的價值,國小棒球隊是棒球運動的根基,有廣大的根基棒球運動穩健的發展。培養運動人口及養成學生規律運動的習慣,學生練球不一定都能當職棒選手,但是可以藉由棒球的訓練,讓學生養成運動的習慣能增進身體健康。教育重於訓練,學生都是學生運動員,首先應該先把學生的本分做好再來才是訓練。校園穩定的力量,學生參加校隊會培養出學生的自信,在學校能做其他學生的榜樣與表率。

2.招募選手的困難

基層棒球的挑戰及限制,面對選手招募困難有,

(1)少子化能選擇的人才變少、家長會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希望學生都能將功課擺在第一位,

(2)三C產品的盛行,導致學生都不愛運動與運動時安全性…等問題。

(3)硬體設施的不足,大部分的學校通常是PU跑道,導致學生對場地改變的限制,需要到校外能找到正式的場地可以練習。

(4)教育管理問題,大部分教練負責了選手的訓練、功課督導若選手住校,還要負責學生的夜間課業輔導…等工作,工作時間太長,使教練容易疏忽細節,導致問題的發生。加上整年德的比賽

(5)資源份配不均,東部與西部的球隊,競技性球隊與社團性球隊的資源分配落差太大。

(6)學生運動員受教權的保障,長期的訓練及參賽壓迫學生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國內的少棒賽事可說是非常密集,雖說教育部都有規定不得超過30天的條款,但似乎都出現殊難配合的窘境。

圖五、西門國小棒球隊阮瀚逸老師提到國小棒球賽事數量。
圖五、西門國小棒球隊阮瀚逸老師提到國小棒球賽事數量。

3.未來發展及建議

不要一昧地認為外國的制度就是好的,日本也很羨慕我們利用學校來推廣棒球的制度,所以應該讓我們走出適合自己的棒球路。讓學生瞭解除了打棒球還有更重要的事,到棒球隊來,除了打棒球還能學到受挫力,和人與人溝通的技巧,還要引導學生思考,以後不能打棒球以後我還能做什麼?所以讀書是不能放棄的。讓老師及家長能了解,要讓老師跟家長了解學生辛苦付出的一面,並得到他們的認同及支持,希望可以整合區域性的棒球資源,做結合運用使大家都能培養出好的選手。

(六)、王宇佐教練

1. 選手的語言能力

自己從七歲半開始打網球,八歲開始比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練球,也參加許多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比賽,一直到十五歲到美國發展後,語言上的溝通不良,讓自己在生活上產生很大的不便,在比賽時也無法有效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才發現自己缺少與人溝通的能力,所以語言是很重要的能力。

18歲那一年有美國的球探來找我,到美國肯德基大學念書並提供我全額獎學金,如果我要念的話,要先念兩年語言學校,才能入學,求學期間功課也要保持一定的水準,我才能參加比賽,而且不能參加職業的比賽,所以我選擇了放棄這次機會,去參加職業比賽,雖然很可惜,但是如果「再重來一次,我的選擇不會改變」。

2. 運動員的自信心

在台灣選手表現不好時,大多數的教練會就用罵或處罰負面的方式,來責備選手,讓選手減少或避免再犯錯,在美國選手打不好的時候,教練則是用鼓勵正面的方式,給選手建議,慢慢地將動作修正。

大多數的台灣選手自信心都不足,明明自己也是很有實力的選手,在遇到外國選手後,總覺得別人比我強,不敢表現出自己的實力,而影響到自己的自信心,所以「要別人認同自己之前,我們要先認同自己」,自信心的不足需要從小培養,勇敢地把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

3. 體育現況與期許

現在大多數民眾對練體育的人還是抱持著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負面想法,你們就只會運動,其他什麼都不會。應該要扭轉民眾的觀念,當小孩在接觸運動時,只是在尋找自己的興趣,要讓小孩多方面嘗試,並讓小孩自己做選擇,而不是一昧的反對

這次東京奧運的成績很好,民眾對比賽的討論也很熱絡,台灣對於頂尖選手的照顧已經足夠了,他們有辦法靠自身的能力生活,希望政府不要在比賽時才關注選手,從平時就對基層選手多一點關注,能把資源轉移到基層選手,多做對基層選手的培養及照顧,最後希望大家能莫忘初衷。

(七) 朱彩鳳秘書長 (高中體總)

1. 體育班術科如何與學業兼顧的問題

朱秘書長本身也是運動員,曾是我國第一批歐冠女籃中華隊國手,朱秘書長之前也在平鎮高中任職,現今體育班孩子對於術科及成績是否無法兼備提出問題看法:

(1)台灣賽事賽期不一,課堂上學生無法統一學習進度,對於老師課程的安排上及學生的受教權問題。

(2)對於學生在教練無法監管的時間下是否能有良好的品德習性。

(3)學校對於體育班師資的調配問題,是否有專業化教師協助體育班學生。

2. 建議與解決辦法

資優班學生與體育班學生都應有優秀教師教導,對於賽期問題實施補救教學,晚間時間由教練及老師協助學生平日品德操行指導,以教練為學生學習典範,建立獎助學金制度鼓勵學生學習。

體育班的成立不是與社會切割,孩子始終需融入社會,社會並不會因為你是運動員而有所改變,因此對於現今體育班的實行,因該在國小國中階段,漸進式著重教育學生品德觀念上的問題,朱彩鳳認為從事運動項目的孩子本身是聰明及刻苦內勞的,但對於目標方向上因在任需要有老師及教練教導,使學生持續思考,持續找出目標,對於術科及學習能持續並進,縱使未來作為運動員的生涯退役,但也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始。

三、結語

綜整七位貴賓的發言,可以確認的競賽是運動的重要本質之一,運動場上的留強汰弱是自然法則之一,這也就是運動發展金字塔的重要基礎,而要出人頭地,集中式的管理加上長時間持續的投入似乎是「必要之惡」,正因為此,學校體育班幾乎是最佳選項,但這樣的環境可能讓學生運動員成為「比賽機器」,所衍生出學生運動員生涯發展受限、壓縮正規教育機會等對孩子的影響可能一輩子,基於此,如何健全現有機制成為國內基層運動發展的重要課題。

備註: 本論壇由110學年度運動管理專題討論課程學生共同辦理,授課教師為黃煜 教授

娛樂城推薦

瘋玩熱門分類
瘋玩熱門標籤
精選文章推薦
追蹤FB粉絲團
好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