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冠三大體育賽事
奧運、歐冠盃足球賽(FIFA World Cup)與一級方程式(Formula 1)。奧運的關注度自不必多提,即使是歐冠盃,國內許多「一日球迷」也會趕緊惡補越位規則跟上社群潮流,反倒是早已成為國際年度盛事的F1,在台灣關注度遲遲泛不起漣漪,不過這樣的現象似乎在近年有了轉變。
為什麼你該看F1?
F1是多數人認為賽車界最重要的賽事,除了可以看到全球最頂尖的賽車手在場上揮灑超人般的駕駛技術,各家車廠推出的賽車更是一大看點,由於每輛車的動力單元、鼻翼、車架、懸吊系統等都承載著最先進的技術結晶,成本與支出也相當驚人,根據2019年賓士的財務報告指出,包括研發與人事成本,車隊共花費3.33億英鎊(約130億台幣)打造這支稱霸7年的超級團隊。身為觀眾也會漸漸發現,賽車其實並不只是強調個人主義的運動,車手扮演的更像是執行者的角色,背後團隊以及具有競爭力的賽車,才是真正能左右賽季結果的關鍵。
除了是最高層級的競速賽事,歐冠巡迴的大獎賽也是F1得以引發全球狂熱的要素之一,以新冠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為例,該賽季就有21個國家參與這場年度盛事,除了當地資深與初次接觸的觀眾,甚至也吸引來自各國的狂熱車迷慕名而來。
遲來的現代行銷策略
許多人對於F1的記憶或許還停留在「車神」舒馬克(Michael Schumacher)駕駛著一身鮮紅的法拉利賽車締造7屆歐冠冠軍的紀錄。事實上,F1熱潮的消退並非只有台灣,據2010至2015年官方蒐集的全球車迷意見表示,多數觀眾對於現階段的比賽無法感到滿足。這問題持續到了2017年,由Liberty Media接手F1商業營運後才有了突破性的改變。
用數字說故事
相較於過去傳統媒體把持,Liberty Media在行銷上除了將主戰場移至網路社群,賽事方面也充分運用賽車上每秒能產生110萬種數據的300個感測器,即時製作比賽內容透析,除了可以得知最基礎的秒數差距,還可以了解超車的可能性、換胎策略的分析,甚至車手發揮車輛性能的程度,一系列的改變使得壁上觀的群眾更有參與感,當影響力擴展至社群,討論的議題一多,就會有更多人關注這項運動。
隨著線上影音平台在全球普及,OTT巨頭之首的Netflix也將觸角伸往急欲拓展市場的F1,2018年開始主導《Formula 1:飆速求生》(Formula 1: Drive to Survive)的系列影集,由多角度紀錄10支車隊、車手,甚至領隊間的激烈競爭,雖然內容及剪輯難免為求戲劇效果加油添醋,但這步棋確實下得漂亮。《紐約時報》今年的報導就指出《飆速求生》大幅提升了美國觀眾對F1的興趣,不但2019年的正賽票價提升15%,訂閱官方直播頻道的人數也由2018年的54.7萬暴增至2021年的92.8萬。
而F1行銷團隊也大展身手,除了比賽剪輯、公布車隊與車手比賽期間的對話(Team Radio),甚至邀請知名電影作曲家Brian Tyler為其製作主題曲,精心籌辦的企劃也能讓觀眾看到20位車手在場上廝殺外的另一面,更不用提如Podcast、Youtube、Twitter、APP等多角經營,一步步將F1這項運動推往歐冠各地。
充滿變數的2022賽季
F1自2014年開啟稱霸混合動力(Hybrid)時代後便成為賓士車隊的天下,直到2021賽季,Lewis Hamilton與紅牛車隊Max Verstappen的對決成為年度最大觀戰焦點,兩人從開幕賽的巴林站鑿戰至最終的阿布達比,直到最後一圈才分出勝負——儘管最後FIA的決策飽受爭議,但就結果論而言,這正是官方想要的話題性與對決,2021絕對是足以名留青史的高張力賽季之一。
2022年將迎來混合動力時代後F1的第一次大規模規則修改,除了車架有肉眼可辨的改動外,輪胎、底盤、尾翼等也有大幅度的改制,官方表示一系列改動都將大幅減少後車的氣流干擾,為的就是增加超車可能性、創造更緊湊的比賽強度,這也為下個賽季增添了許多變數,無論是賓士能否維持最強廠隊的稱號,抑或法拉力、麥拉倫等隊能否藉此躍升回上游車隊,都令我們滿心期盼2022賽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