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大最遠全壘打誰轟的? 大谷、小葛榜上竟都無名

習慣強力棒球的現代球迷肯定難以想像,全力揮棒以全壘打為目標曾是許多大聯盟球員所鄙視的打法。直到上世紀80年代許多教練跟球員都還在信奉一壘安打—盜壘—觸擊的「小球戰術」。生涯打擊率(.366)史上第一的安打王柯布(Ty Cobb)就曾不屑地批評「以打全壘打為樂」的貝比魯斯(Babe Ruth)等打者:「只想把球轟出牆外,不願去學習打擊跟跑壘的真正精髓。」柯布還親身證明打全壘打其實輕而易舉,只是「我本來不想用這招」——他曾在賽前宣稱「今天是我這輩子頭一次拼全壘打」,結果那場比賽柯布轟出三響砲,隔天又追加兩發¬¬——連兩戰五發全壘打的壯舉至今仍是大聯盟紀錄。

不過在貝比魯斯大棒終結死球年代(Dead Ball Era)後,全壘打在球員與球迷心目中的地位有增無減。尤其在進階數據證實比起小球,全壘打才是更有效的得分方法後,全壘打狂潮更一發不可收拾。上世紀末引爆的禁藥醜聞或近年的飛球革命全都跟追逐全壘打脫不了關係。全壘打——特別是大號全壘打成了棒球場上的視覺饗宴。不論是洋基傳奇中外野手曼托(Mickey Mantle)所擊出,被視為史上最遠的565英呎全壘打,或是現役最「怪力」巨砲史丹頓(Giancarlo Stanton)的長程火砲無不令球迷津津樂道。就連「全力一擊」(swing for the fences,意即揮大棒出牆)都成了美國人日常生活的慣用句。

然而打全壘打不能光靠蠻力或只想把球打遠。一記飛球能否出牆,包括擊球角度、有沒有準確擊中甜蜜點(sweet spot)等因素缺一不可。擊球能不能長久保持穩定,更是一名打者能否持續量產全壘打的關鍵。徒具蠻力的打者猛揮大棒有時的確能轟出超大號全壘打,但更多時候往往成了「強力風扇」。像是雙城一壘手沙諾(Miguel Sano)自升上大聯盟後一直是揮棒破壞力一等一的打者,繼前年夯了一發496英呎(2019年全聯盟第二遠)的超大號全壘打後,本季又轟出距離最遠的495英呎全壘打。但他揮大棒的下場多半是揮棒落空——沙諾今年的三振率高達34.4%,全大聯盟排名第二——也因此他的全壘打數僅止於30支,甚至還排不進前30名(並列第36)。

至於全壘打距離榜二、三名的范姆(Tommy Pham,486英呎)及莫塞迪斯(Yermin Mercedes,485英呎),他們的神來一擊遠則遠矣,但兩人顯然都不是能量產全壘打的類型。揮棒速度不慢但一向把球往地上打的范姆單季最多全壘打不過23支,今年也只有15支。至於莫塞迪斯更宛如一閃即逝的流星,在四月份拿下最佳新人後迅即無疾而終,自七月被下放小聯盟後更徹底銷聲匿跡。

有趣的是,上演全壘打王爭奪戰的小葛雷諾(Vladimir Guerrero Jr.)、培瑞茲(Salvador Perez)與大谷翔平三人今年總計轟了142發全壘打,卻沒有任何一發能擠進距離最遠的前十名(詳見下表),就連國聯全壘打王小塔提斯(Fernando Tatis Jr.)也只有一支並列第八(477英呎)。就算改比全壘打平均距離,這四位好手的成績也還不如世界大賽大放異彩的前任全壘打王索勒(Jorge Soler,以平均距離423英呎位居第一),而且只有大谷跟塔提斯(平均都是416英呎)能名列前十,小葛跟培瑞茲甚至在30名之外。

除了這幾位新科全壘打王外,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過去也曾轟出不少大號全壘打的洋基重砲手賈吉(Aaron Judge)。賈吉在2017年擊出的52發全壘打中有兩支達到496英呎及495英呎,包辦了當年全壘打距離最遠的前兩名。今年他的全壘打距離卻大幅縮水——最遠的一支「僅有」455英呎,平均距離更比當年足足少了10英呎。但賈吉的全壘打火力仍是聯盟中的佼佼者,以39發全壘打並列全大聯盟第六。比起全壘打距離榜上有名的沙諾等人,恢復健康的賈吉長打威力反倒更加穩定,更符合洋基高層與球迷的期待。

棒球不是田徑項目,一發全壘打飛得再遠一樣是四個壘打數,跟幸運過牆的全壘打在統計數字上毫無差別。但這並不妨礙球迷對全壘打距離的著迷。尤其在沒有錄影轉播的年代,媒體及球迷口中的全壘打距離更有如天文數字。被稱為「黑貝比魯斯」的黑人聯盟球星吉布森(Josh Gibson)傳說曾在老洋基球場一棒將球轟出場外,距離長達580英呎。許多故事更信誓旦旦指出「正牌」貝比魯斯曾打出超過600英呎的全壘打。如今在科學方法的精確測量下,全壘打距離不再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但不論是貝比魯斯或史丹頓,他們所轟出的超大號全壘打都同樣深具無比魅力,都能讓不同時代的球迷看得如癡如狂。

娛樂城推薦

瘋玩熱門分類
瘋玩熱門標籤
精選文章推薦
追蹤FB粉絲團
好站連結